關於性侵害:
性侵害,是一個連當事人都畏懼的話題,在難以自救的痛楚下,更需要每個人關心與支持。若當事人願意跨出一小步向前,都應該給予強力的鼓勵,因為非常艱難不容易。
長年煎熬下的倖存者,精力普遍被消磨殆盡,並且對許多事物喪失了信心,容易悲觀與負面看待事情、處理事情。而且往往選擇一個人獨自承擔面對,這是由於過去長年習慣隱藏壓抑自我,不想帶給他人麻煩,因為覺得事情沒有希望。
關於修法:
我管理了全台灣最大的受害者臉書社團「性暴力、侵害、騷擾受害者與親友救助站」許多社員遭遇了法律問題,感到忿忿不平,想要抗議司法不公;由於盼不到正義與希望,過去甚至頻頻出現要私刑報復加害者的激進言論。於是我提出了修法,希望化解社員們心中對於社會與司法的仇恨、憤怒、沮喪與無望。
所以修法內容都是來自於社員的遭遇以及我個人的發想。
關於社團:
創社的原因是因為2020年跨年夜時在我曾經代管的五千多人憂鬱症社團內大量湧入了三十名國中國小生,為了給學生更安全的環境,所以在隔日趕緊加開國小國中憂鬱症社團;也為了滿足高中大學學生的需求,在隔月加開高中大學憂鬱症社團。後來了解到許多學生因為遭遇性侵而有憂鬱症,所以在半年後創立了臉書社團──性暴力、侵害、騷擾受害者與親友救助站。
關於發起人:
我是趙士翔,我不是被害人;我也是被害人。
曾經我自己非常畏懼這個議題,連傾聽都不敢,更不用說幫助,我和許多人一樣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們。即便我沒有遇害過,但只要看到疑似的新聞標題就會快速滑過,耳朵也不敢聽電視的報導,只想趕緊躲開,因為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但因為遇到太多學生和我說自己受害,為了幫助他們,我才鼓起勇氣了解與研究,甚至幫助。在整個經營社團與修法過程中,我看了大量的遇害經歷。一開始創社就是希望能複製憂鬱症社團成功的經歷,讓社員分享自己走出傷痛的經歷,互相關懷幫助;所以我自己也很努力的在尋找遇害後走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復原經歷,因為我相信可以從中學習來幫助受害者。由於我不是被害人,我也花費很大的精神了解受害者的心理,以及心理治療方法。
為了化解社員們心中對於社會與司法的仇恨、憤怒、沮喪與無望,我提了修法。因此細讀大量的社員遇害經歷,認真解析現有制度與法律的缺漏,比對國內外法律,思索法律要如何在受害者、嫌疑人、一般大眾間取得正義與平衡,最終提了十六條修法。
為何我一開始介紹自己時說自己也是被害人?因為我看了大量遇害經歷後,也因此受創,常在夢裡遇害成為被害人。
在自己一次次於夢中受害以及面對啟發我修法的被害人輕生後,我感到更加自我懷疑,所以這個修法擱置了一年。直到最近的事件延燒,我才重新鼓起勇氣,對,我也須要鼓起勇氣才能再次接續這個修法。性侵害、性騷擾、性暴力是很恐怖的事情,但只要大家願意持續為這個議題發聲,都能化為彼此強大的力量,無論再恐怖都能一起面對。